股票中原内配 1949年,周总理让张樾丞制作开国大印
【1949年,周总理让张樾丞制作开国大印】制作开国大印,此事非同小可!事关国体,切不可马虎。为此,周总理还特意邀请了相关专家开会,专门商讨制印之事,看看谁能堪此大任?
经大家一致推荐,认为此事交由国学功底深厚的陈叔通老先生主持最为稳妥,陈叔通获悉消息后,深感责任重大,他赶紧联系书法家齐燕铭先生,让他务必尽早请到技艺最为精湛的刻印大师。
随即齐燕铭在北京饭店摆下邀请,将国内知名篆刻家汇聚一堂,经过一番商议,大家都认为在国内享有崇高威望的张樾丞最为合适。
张樾丞获此任务,感到荣幸的同时,又颇感责任重大。为了不辜负中央领导的厚爱与大家的期许,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,他便置身书斋,查阅资料,寻找印谱,仔细思索,最终完成四幅初稿,分别用到了宋体、隶书、秦篆、汉篆四种字体,以备领导选择。
几天后,齐燕铭便亲自登门造访,并兴奋地对张樾丞说:“张老,确定下来了!用宋体,毛主席亲自选择的!”此刻,张樾丞既兴奋又感动,想不到毛主席他老人家这么了解老百姓,用大家都能看懂的宋体来做咱大国之印!
其实,小时候的张樾丞十分贫苦,家里人只让他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了。
但是,张樾丞却对中国书法极有天赋,虽然没有名师指点,那一笔好字却惊艳到所有人。清政府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的那一年,年仅十四岁的张樾丞独自到了京城,在琉璃厂益元斋当起了一名学徒。
仅仅四年,张樾丞便出师成名,一时间,求印者络绎不绝,益元斋也日日门庭若市,生意兴隆,当时,晚清皇族也慕名而来,特意请张樾丞为末代皇帝溥仪刻了一枚八方印。
不久后,张樾丞便成了京城有名的财主,他特意开了一间同古堂,经营书画篆刻生意。此时中国尚未解放,但作为地主的张樾丞却能善待自己店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。
但凡投身张府的人,张樾丞皆一视同仁,并没有贵贱之别,亲疏之分。每到吃饭时间,张樾丞总是与下人同桌而食,餐食分量足够,干净卫生,而且每个月都有两天可以吃鱼食肉,员工欢天喜地,感激涕零。
虽然张樾丞家财万贯,但他却从不沾染恶习,肆意挥霍。他将积攒下来的钱做慈善,救济穷人,若下面的员工谁家里发生急事,张樾丞都会及时地慷慨解囊。久而久之,张樾丞乐善好施的美名便在京城传播开来。
张樾丞素来克勤克俭,做事细致,因此,在制作“开国大印”的时候,他更是不敢有半点马虎。
当印样确定下来后,为了让儿子张幼丞早日继承衣钵,他特意将儿子叫到身边,让他与工人师傅们一道对原料进行加工,他在旁边悉心指导,哪里出差错,便当即指出。
业内有规矩,刻印不留底,因此,张樾丞在制作“开国大印”时,更是万分谨慎。他深知:如若这方国印的印样落入不法分子之手,那将会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!
因此,当这方印制作完成中,张樾丞特意将印的四个角弄得突出一点,这样就算有人想动歪脑筋,也不可能拓去样本。
等这方印正式启封那天,张樾丞便用矬子将这四个角磨平,因此,这方国印至今是没有任何拓本的,由此可见,这件文物有多么珍贵。
随着启封仪式的正是开始,张樾丞制作的这方国印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,这方印长宽皆是11.6厘米,中间刻着醒目的宋体大字: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。
由于张樾丞为人相当低调,因此他制作国印之事鲜为人知,以致在后来的各类有关“开国大印”制作者的文章中,都众说纷纭,但后来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清先生对此事予以澄清,指出开国大印的制作者就是张樾丞先生!
1961年,八十六岁高龄的张樾丞在北京逝世。
主要信源:澎湃新闻《“开国大印”出自谁手?这一段精彩的故事,静安人你知道么?》
https://m.thepaper.cn/baijiahao_4622381
北京日报《制作开国大印,提议修葺天安门,他们为新中国成立做哪些准备?》
http://ie.bjd.com.cn/5b165687a010550e5ddc0e6a/contentApp/5b1a1310e4b03aa54d764016/AP60a3721ee4b08be50307393a.html股票中原内配